close

海邊的卡夫卡  

  看這本書必定會認識兩個人,一是作者村上春樹,另一個是卡夫卡。

  書名《海邊的卡夫卡》也許令不少人卻步,確實未必所有人都瞭解卡夫卡,甚至有人以為卡夫卡就是指主角。村上將此書門檻調得那麼高,我本以為內容必生澀難懂,然而起首內容出奇吸引我,奇數章寫十五歲少年田村卡夫卡離家出走,偶數章寫懂貓語老人中田先生找貓歷程,一貫村上作風。

  我會被吸引的原因自然是我跟主角一樣剛好十五歲,難免有共嗚。雖然主角怎樣看都不像十五歲,我十五歲的時侯最多坐在電腦前寫寫書評。幸好書中幾乎所有角色都不是正常人,我也不用嫉妒「為何會有這麼強悍少年」。

  此書前半寫實,後半奇幻。若不知道村上是什麼作家,中田篇起首必會以為是懸疑小說。但我不明白最初嚴僅而完整交代中田變得痴呆的經過,後面卻變成意識流幻想小說。而且後半佐伯小姐、星野先生的行為也不明所以,隱喻實在太多,結構一下鬆散,所以我覺得下卷不夠上卷精采。

  我是看賴明珠的翻譯本,譯得尚算滿意,應該有七成原意。近來被翻譯者折磿太多,只要讀起來順暢我已很滿足。唯獨後半中田先生死去時連續出現了「死著」二字,看來有些怪異。若有機會找到繁體版林少華譯本比較自然最好,只是我找不到。

  有人認為此書跟卡夫卡全無關係,事實不然。除了主角自稱作卡夫卡、文中經常出現烏鴉之外(卡夫卡在捷克語中代表烏鴉),作者亦想營造卡夫卡式的荒誕詭異,而且後半部提到的隠喻,不禁令我想起卡夫卡的短篇《關於譬喻》:

  許多人抱怨,智者的話都是些譬喻,在日常生活中用不上,可是我們過得就是日常生活。當智者說:「到那邊去。」他的意思並不是說,人們該到哪個真實存在的地方去——若是過去那邊值得的話,我們無論如何都會過去——他指的是傳說中的「那邊」,既不是我們熟知的,也不是他本人能進一步指明的,因此毫無用處。所有這些譬喻所要說的僅是:未可知的就是未可知的,而我們早就知道了。但是我們每天要操心費力的——根本是其他事情。

  對此有一個人說:「為什麼要抗拒呢?只要依照譬喻去做,那你們自己就成了譬喻,並能以此擺脫每日的勞累了。」

  另一個人說:「我敢打賭,這也是一個譬喻。」

  第一個人說:「你贏了。」

  第二個人說:「可惜,只是在譬喻中贏了。」

  第一個人說:「不對,是在實際中贏了;在譬喻中,你輸了。」

  所以此書神奇之處是不讀卡夫卡仍可照看,只是有讀過更能意會。小銀自然希望有人會因《海邊的卡夫卡》而去找尋卡夫卡的作品,首推《變形記》,各大圖書館均有存貨。

  最後此書介紹了很多看似不錯的文學作品,我必會按圖索驥都找出來。



後補:調査後發現些論點說起首中田先生失憶其實影射日本人戰爭責任,不管怎樣,村上每一段文字都有他的意義。某網友說若想當考據學家,不可不看楊照所著的《永遠的少年: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》,另外還有日本作家小森陽《村上春樹論》。只是我尚未讀完所有村上小說,為免影響觀感,這本遲些再談。

arrow
arrow

    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